一個男性化的名字,寫作的方式很中性,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女性。你不一定看過她的書,但是你一定會看過他的書名─甚至是聽過她的名字。網路作家如雨後春筍冒起的時代,仍然堅持傳統出版方式,慢慢的、細心的寫出自己的書,朱少麟─逐漸在現今台灣減少的出版動物。

談到朱少麟,就一定要提1996年,她寫的第一本書─「傷心咖啡店之歌」,這是本風格在當時算是奇特的書別,從透過失婚女主角馬蒂,偶然進入了「傷心咖啡店」這個又是夜店又是咖啡館的地方,與每個個性迥異的角色,在這本書的每一個主要角色,無論是男是女,除了馬蒂與她的前夫之外,個性都相當的奇特以及詭異,或者可以說,這些人就是台北在面臨九零年代解嚴時期,快速湧入的各種都會流行文化所產生的人格。細膩的個性描寫,表彰了當時的歷史背景所產生的時代問題(工作、家庭以及愛情中),男女主角(但並不是戀人,這在當時可說是個創舉)對於時代變遷的衝擊各有一套想法以及理論,在這本書中不斷的印證以及相互辯白的情節實在精采,將人們細膩的心態近乎完整的表現出來。只可惜結局過於玄學,又流於飄幻,讓我個人無法對這樣的結局產生認同感。

但是這本書對於思考以及理性衝突的部份描寫相當細膩,看不慣這種書的人可能會覺得索然無味,嚴格說來這本書並不適合推薦給所有人。

地底三萬呎,是朱少麟的第三本小說,以河城─一個即將被棄城搬遷的虛構城市為背景,四個不同的章節來寫:很奇妙的是,這四個章節正好符合起、承、轉、合四個文章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要素;卻也是以四個不同的主角,說著同樣的故事,甚至以不同的角度來解讀自己所遇到的各種事情。

河城是個虛擬的都市,內裡的居民大都是世界不容許或者排擠的份子,主要都是因為在外欠下一屁股債務,到河城工作償還─類似另外一種方式的處罰和監禁,如果逃離了河城,那就一輩子必須過著沒有身分且打零工的生活─除非你在河城可以償還完你所有的錢。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逃難或者是在外面已經無法生活的人,都到了河城去,許多角色就這樣擦出了各種劇情上的火花。

四個主角都有著迥異的背景以及個性,他們的命運藉由河城牽連在一起,再因河城走向了不同的路途:一個藉由垃圾來窺探他人隱私的河城清潔工帽人;河城最後的主管,被稱為惡魔的辛先生;以及辛先生的妹妹,近乎蕩婦的辛紀蘭;還有一個河城的終生監禁犯,君俠。

所有在小說裡面的角色大都以他們的特色作為外號,而盡量減少使用真名的方式,這樣的做法擺脫一般小說對次要角色的忽略性,除了作者對於每個角色幾乎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詳細描寫外,這種方式也會讓讀者對於小說中的角色更有印象。(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在第一次閱讀小說或是看到某部電影之後,其中70%到80%的角色,應該都是用他們的外觀或者是他們做過的事情,來喚醒他人對於同一部作品的印象。)

每個角色就像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就跟我們一樣處在灰色地帶,每個人的個性以及做的抉擇並沒有從一而終,書裡面你看到的不是人生的真理,也不是道德的良知勸說。你們看到的將會是每個角色在面臨內心衝突的時候,不斷的掙扎或者是改變、甚或是選擇逃避。透過四個主角的角度,對每個事件以及每個人的看法都不盡相同─這更加符合了現實人心的複雜狀態。這種寫作手法在台灣作家中少有人用─只因為這種寫作手法需要更多時間來推敲劇情和寫作。但是這樣的方式更容易讓讀者對每一個章節的各種事件衍生出另外一種看法,讓讀者反覆思考的空間更大。

乍看之下,這部小說似乎像是一本奇幻小說,但你在書中看到的非寫實層面,其實都是為了鋪陳作者在書中想放入的一些暗樁,不得不說這整本書就像是一個精采的舞台劇表演─華麗而生動,整本書對於作者在探討人內心深處層面的努力都顯而易見─不管是黑暗面或者光明面。乍看之下這本書顯得非常的艱澀,但是這時候就突顯寫作手法的重要性,當你慢慢的看下去,這本書對你的吸引力還有魔力就逐漸增強,讓你會有想要一口氣看完的衝動。

如果你只是一個喜歡享受有定論結果的讀者,請不要看它,因為它需要的是你自身的思考;如果你只是一個喜歡科幻奇幻、或者是男女愛來愛去的讀者,請不要看它,因為它描寫的是人心深處的各種慾望、理性以及墮落。這本小說推薦給所有厭倦於現今制式結局的讀者;推薦給所有想要看到各種人性衝突激盪的讀者,這本書將帶給你不同的描寫,甚至是更多不同想法的人生觀。

但是小說畢竟娛樂性質為重,請不要太學習裡面的人物個性,以免造成終生的遺憾,做自己才是最好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ick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