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吹起的改編作品風,大部分的改編作品都爛到爆炸,可是我真的只能說,先撇開整本書都有的語義不流暢還有翻譯不佳等等問題(你不會相信這種情況有多氾濫,整本書讀起來就是非常不暢快),這本書在劇情上....其實也乏善可陳(我真的不擅長說謊you know),嚴格說來他的成功只在於題材創新,如果要把他拿來當作本有深度的小說閱讀,這種劇情的走向程度充其量只能說是小品,就像是蘇菲‧金索拉的購物狂系列一樣,不要期待你可以在小說中看到什麼很特別的劇情或是低迴不已的省思,你看了就只是會有種很新奇的感覺─看過一遍就不太會去看第二遍了。不過我今天的目的並不是要評論這本書,所以就暫且放過他吧!

穿著Prada的惡魔,這本書原本是拿來諷刺自己上司,沒想到原作者卻因為裡面描寫紐約上流社會的奢華一砲而紅,裡面描寫的奢華、豐富生活讓美國的小市民可以一賭真正上流社會的丰采而心神嚮往(跟許純美那種上流社會是不同的喔!);裡面說的另外一種面貌,就是在流行的潮流塑造上,在穿著Prada的惡魔出刊後(其實裡面的內容我最有印象的,就是那個總編輯都穿Hermes的圍巾,為什麼要叫做穿著Prada的惡魔?),很多知名的品牌設計師,都不得不承認事實上他們負責設計,但實際上決定流行走向、決定這些衣服會不會賣的,主要都是台下坐的那些時尚雜誌或網站編輯,只因為他們可以決定讀者要接收什麼訊息、他們可以不放一些他們認為設計不佳的衣服照片,而單純就只是針對他們喜歡的重點做介紹,自然他們也會成為這些流行的領頭人─因為最後所謂的流行是以大眾所穿為依歸。



每當看到這個東西就讓我想到一個前陣子很爆炸的新聞,其實這新聞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但是的確引起了一陣廣泛的討論─BMW將自己的網站植入很多不同的關鍵字,藉此讓Google的使用者都會藉由很多奇奇怪怪的關鍵字(也許是bitch啦,Benz啦等等的關鍵字,你在網頁裡面看不到,卻會在他裡面寫的code中發現該關鍵字),這件事情讓聲望如日中天的Google非常的「尿尿關起來」─簡言之就是Pissed off氣炸啦!就當時他們的一些發言,官腔都是說因為他們希望使用者能夠「公正公平」的搜尋到他們真正想要的資料以及網站,BMW的作法的確觸犯了他們的規矩。

Google立即採取了反制,將BMW網站從Google的database中永久刪除,讓使用者沒有辦法藉由Google搜尋進入BMW的網站,當時一個工程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揚言,如果BMW不道歉,Google將永遠不會將BMW網站重新放回他們的Database中。

最後的輸家是誰呢?那就是仍需媒體力量運作行銷的BMW,他們發表公開聲明對於他們的作為致歉,並且將網頁中的惡意關鍵字全部移除,而Google也將BMW重新放入他們的資料庫中。

在表面上,這件事情讓網路使用者對於Google的「正直」印象深刻,但是仍然有許多使用者對於這件事情產生質疑或者隱憂:

請想想穿著Prada的惡魔中,所有時尚品牌的總監以及公關,都莫不急著討好身為Runway主編的Miranda,只因為這些主編才是真正的要角,Miranda覺得不行的服裝就上不了網站以及雜誌中,任何的展覽只要有他們覺得不合宜的服裝,就上不了雜誌的版面,他們覺得今年哪些衣服好看,就會展現在消費者的眼前,因為他們藉由雜誌得到關於流行的資訊,如果說是這些雜誌掌控了流行的資訊以及潮流走向,這種說法一點也不為過,強大的媒體的確有操控大眾想法的能耐。



讓我們跳回來,一直以來Google都是打著使用者免費的大旗運作,以驚人的流量以及合宜的廣告收費方式,的確造成一股空前的旋風,並且對搜尋網站的龍頭Yahoo造成了很大的震撼(直到2005年為止,Yahoo都仍然跟Google租用搜尋引擎的技術,直到他們也做好了自己的搜尋引擎為止)。大家之所以對Google風靡,是因為他們撇開了一般搜尋網站的框框,轉而投入乾淨的使用者介面,沒有入口網站惱人的廣告以及loading,使用者只需要搜尋,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就可以關掉,在某方面來說,一般入口網站除了搜尋那欄之外,幾乎都跟「錢」有關係,Google的作法就像股清流,一古腦的湧進了普羅網路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上。

但是在這次的作法中,Google強硬的態度固然是為了保衛他們自己原有的資產(也可以說是清流形象),但是換個方向來說,他們跟Miranda並沒有特別的不同。今天就是因為這樣,我也可以在使用者不知道的狀況下,把某些網站的排名調升或下降,甚至是直接從我的網站搜尋資料庫中刪除,也就是說使用者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只搜尋Google想要使用者看到的東西。當然,現在說的並不是指Google有這麼做,但是當他擁有這麼做的權力之後,就不免有讓人產生這種連想的隱憂。


讓我們再來看看所謂「假新聞」的報導,前陣子有三個學生捏造了兩條假新聞(狗還魂以及買運氣),提供給七家有線新聞台,讓中天、三立、東森以及年代四家新聞台在「未經求證」的狀況下將新聞播出,最後遭到蘋果日報踢爆這條新聞造假;假新聞以及假節目的事件時有所聞,包括之前TVBS的「瀝青鴨」事件,這件事情讓鴨農至今未從衝擊中恢復過來,媒體都是健忘的,在這樣的狀況下,他們把自己給好好電一頓,道個歉就可以繼續播新聞,廣告費照賺,民眾照樣看。



最扯的就是民代王育誠所做的「腳尾飯」事件,這種人居然還敢大剌剌的出來競選?這不就跟那些藝人在吸大麻之前老說「我們沒有,檢察官誤會我們」,之後勒戒完畢以後只要道個歉繼續上遍各大綜藝節目,還把自己勒戒的經歷當作笑話一樣不斷在各大節目中宣揚,你吸毒給人不良示範最後被抓去關的事情很光榮、很值得說嘴嗎?對,我就是說大炳。

很簡單,就是民眾給予他們機會,他們沒有反覆自己思考的能力,在大眾傳播媒體逐漸成長的現在,人類的辯證能力以及思考吸收能力卻逐日退步,所以這些新聞台以及報紙,他們的作法就更過分,現代媒體的操作思考就是越辛辣就越有人看,真實性?思考這是否值得吸收?管他去死!所以才會一堆雜誌因此「壹週刊」化,我稱之為壹週刊現象。但是這種現象並不全然帶來整體上的壞處,公眾人物基本上越來越小心翼翼,害怕自己的行為是否受到狗仔隊的監督,而政治家的私生活也逐漸受到更多的檢視,諷刺的是,這反而更符合所謂「媒體是監督者」的角色。

當媒體越是浮濫的可怕,網路社群就越蓬勃,每當有人把一些新聞或者是資料以搶先媒體的方式說出後,就會受到所有網路使用者的考核以及監督,經由媒體的嘴巴說出,這件事情就越像是真實反而不會有人質疑,但是經由其他平常人的嘴巴中說出,卻會受到各種辯證以及質疑,但這不才是一條新聞資訊該受到的正常考核嗎?身處在一個資訊爆發的時代,基本上透過網路以及各種媒體,人們幾乎可以無所不知,但是卻也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因為很多人一眛的接受來自於外在的資訊,卻不檢討自己收到的訊息以及想法,讓他們更蓬勃發展─直至肆無忌憚的程度,只有反覆的驗證以及發想,才能抵制媒體不斷的自我膨脹。

別忘了「007:明日帝國」中瘋狂的媒體大亨卡佛,為了搶得獨家新聞不惜打算讓各大國家開戰,這是瘋狂的玄想,但是反映在現今的媒體暴力層面上,卻足以令人不寒而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ick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